《北京市“十三五”时期社会治理规划》发布

2016-11-23 11:09   北京微博微信发布厅 投搞 打印 收藏

0

昨日,在《北京市“十三五”时期社会治理规划》新闻发布会上,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、市社会办主任宋贵伦总结回顾了“十二五”时期北京市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成就,并从编制过程、总体思路、基本内容、规划实施四个方面对《北京市“十三五”时期社会治理规划》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,对普遍关注的本市社会治理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。

1

昨日,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、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、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联合举办《北京市“十三五”时期社会治理规划》新闻发布会。

发布会上,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、市社会办主任宋贵伦总结回顾了“十二五”时期北京市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成就,并从编制过程、总体思路、基本内容、规划实施四个方面对《北京市“十三五”时期社会治理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,对普遍关注的本市社会治理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。

“十二五”时期,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,全市加快推进社会服务、社会管理、社会动员、社会文明、社会关系、社会领域党的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重要讲话中,对北京市“大力加强社会建设”给予充分肯定。据《中国社会建设报告》蓝皮书显示,我市社会建设在党的十八大之后迈上了新台阶,综合评价指数突破了90分“大关”。目前,是全国唯一连续四年保持90分以上的省份和大城市,远远高出全国74分的平均值。全市各区社会建设也呈现出快速发展、竞相追赶的良好局面,西城、东城、朝阳、海淀四个区始终走在前列,房山、平谷、通州、密云、延庆增速最快,中间七个区你追我赶。 

2

全国首个省市级社会治理五年规划出台

社会治理规划编制没有现成模式可借鉴参照,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探索创新。该《规划》实现了“两个第一”:全国第一个社会治理五年规划;第一个明确提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。

《规划》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两个维度设计基本框架,着力构建“六大治理体系”和提升“四大治理能力”。一是进一步构建党组织、政府组织、社会组织、市场组织、街道基层组织、社区自治组织“六大治理体系”;二是进一步提高系统治理、依法治理、源头治理、综合治理“四大治理能力”。 

《规划》明确“十三五”本市社会治理“六大目标”

“十三五”时期本市社会治理工作“六大目标”:一是社会服务更加完善,民生保障改善、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;二是社会管理更加科学,城市服务管理精准化、精细化水平明显提高;三是社会动员更加广泛,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水平明显提高;四是社会环境更加文明,社会诚信建设、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明显提高;五是社会关系更加和谐,化解社会矛盾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水平明显提高;六是社会领域党的建设更加深入,党组织、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明显提高

“六个更加”是全市“十二五”时期社会建设目标表述的继承,“六个明显提高”的表述是创新发展。既保持“镜头”不换、目标不变,又有更高标准、更新要求。

加强量化管理,《规划》明确28项发展指标

为加强量化管理,《规划》从社会服务、社会管理、社会动员、社会环境、社会关系、党的建设六个方面,明确提出了“十三五”时期社会治理28项主要发展指标(其中社会服务9项、社会管理4项、社会动员4项、社会环境4项、社会关系3项、党的建设4项)。

表

《规划》明确“十三五”本市社会治理“十大重点任务”

1.转变政府职能,完善社会治理体系

主要是加强依法管理、履行服务责任,加快转变政府职能、提高行政效能,尤其是要通过明晰和落实政府责任清单、转移事项清单,进一步为社会力量发展和发挥作用让渡空间。

2.引入市场机制,创新公共服务供给

主要是健全服务体系、创新服务方式、引入社会力量、发展社会企业,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。

3.激发社会活力,推动社会组织发展

主要是完善“枢纽型”工作体系、推进社会组织登记改革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、创新社会组织治理,加快推进政社分开、管办分离,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。

4.深化街道改革,实现工作重心下移

主要是推动服务管理重心下沉,理顺街道与政府职能部门关系,健全街道管理委员会制度,加强协管员队伍建设管理,把街道“加强区域党建、开展公共服务、统筹辖区治理、组织综合执法、指导社区建设”职能落到实处。

5.完善社区治理,夯实基层工作基础

主要是完善社区治理体系,健全社区服务体系,深化社区居民自治,推动城乡社区协调发展,尤其要实现“一刻钟社区服务圈”建设全覆盖。

6.动员社会参与,形成共建共享格局

主要是建立健全社会协同参与、共建共享机制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,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、扩大公众有序参与、促进驻地单位协同。

7.加强系统治理,着力完善体制机制

主要是加强统筹协调、深化多元共治、减轻社区负担、推进基层协商。

8.加强依法治理,推进法治社会建设

主要是加快社会领域立法,加强法治社会宣传,发挥社会规范作用,维护社会公共安全。

9.加强综合治理,有效破解难点问题

主要是动员广泛参与治理“大城市病”,不断完善网格化体系,加强社会文明建设,创新虚拟社会治理。

10.加强源头治理,努力构建社会和谐

主要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,预防化解矛盾纠纷,完善社会舆论监督,培育健康社会心态,着力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、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和社会心理服务机制。

上一页 1 2下一页

  • 微博推荐